1.气候条件的影响、环境条件要求
表面处理和涂漆时,采用露点管理方法
喷射除锈和涂漆前,应确定施工环境温湿度是否满足要求,最科学的方法是采用露点管理,确保底材表面温度高于露点3℃以上,即测定底材表面温度和涂装环境温湿度,根据涂装环境温湿度查出露点温度,与测得的表面温度对照确定是否满足这一条件(详见露点表)。
2.表面处理,磨料、粗糙度,表面检查
2.1结构清理:锐边打磨、倒角磨圆、飞溅的去除、焊孔补焊及磨平。
2.2溶剂清洗去油污
2.3粗糙度测试:采用粗糙度测试仪
2.4磨料检查
抛丸用磨料常用钢丸、棱角砂和钢丝段,用混用磨料较为理想。
粒径分布选择如下:
0.4-0.8mm,用于较细粗糙度的喷射清理。
0.4-1.2mm,用于较粗粗糙度的喷射清理。
0.2-1.9mm,用于点蚀严重的旧钢材喷射清理,要求有很大的粗糙度。
1.2-1.9mm,用于没有点蚀的新钢材喷射清理,要求有很大的粗糙度。
按ISO11126测试金属磨料,按ISO11127测试非金属磨料
PH值不应低于6.2;导电率测试确定是还含有过多盐份;湿度测试,挥发物不高于0.5%;油脂的检查;硬度测试。
2.5清洁度标准:GB8923-Sa2.5级和St3级。相当于ISO8501-1。
3、施工参数
3.1配比准确、稀释剂、施工粘度
将乙组份倒入甲组份中充分搅拌均匀,再加入稀释剂调整粘度。如用不完一组漆,应分别称重配漆。
3.2使用期,温度影响
配好的油漆应在使用期内用完。温度越高,使用期越短。
3.3喷咀选择
主要是流量和喷幅,与压力相配以保证雾化好。
3.4总输出流体压力
进气压力X压力比,管路损失。
3.5涂装间隔控制
间隔时间太长会影响层间附着。
4、喷涂施工技巧
4.1空气喷涂、无气喷涂、空气辅助无气喷涂、空气辅助无气静电喷涂
4.2施工前检查雾化状况,如雾化不良,相应调整粘度、压力、喷幅等,
4.3预涂装,针对孔、边缘,不易喷到的采用刷涂。
4.4移动中开机和关机,喷枪尽量始终与被涂面垂直、等距移动,避免手腕转动成弧形移动(会导致不匀和浪费)。喷距30CM,重垒50%,运行速度根据膜厚调整。喷涂拐角对准中心线。
4.4先上后下,避免漆尘积聚。
5、施工缺陷防治
5.1流挂
在垂直面涂装时,涂膜向下流呈,凸部的现象,涂装效果不佳。
产生原因:可能一次涂装过厚或粘度太低,出漆量过多,喷嘴离涂装特过近,移动太慢。
对策:不要过度稀释,距离适宜(25cm-30cm)。
5.2汽泡和针孔
粘度过高而压力过低导致雾化不良,环境或底材温度太高而溶剂挥发太快,一道过厚;聚氨酯碰到水份。
5.3粉化、干喷、积尘
总输出流体压力过大,喷距太远,溶剂挥发太快;喷涂程序不当。
5.4涂膜不足、漏涂或过厚
加强喷涂操作熟练程度。
5.5缩孔
底材不洁净、油漆被污染、压缩空气有水份。
5.6发花或白化、达不到预期光泽
涂装环境湿度太大,溶剂挥发太快、底材过冷。
5.7桔皮和斑点状
雾化不良、太厚,多出现在平面。
5.8脱皮与剥落、面漆附着不牢
底材不洁净、表面过于光滑,冬季低温表面有冰霜露存在。面漆覆涂于底漆间隔时间太长,超过使用期仍使用。